你的位置:在线申请炒股十倍配资_在线配资炒股_可靠炒股配资官网咨询 > 可靠炒股配资官网咨询 >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万名知青奔赴缅甸,后来还有人成地方武装头目
发布日期:2024-02-18 04:02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中国掀起上山下乡运动,全国各地知青纷纷前往农村插队—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,就在这庞大的知青群体中,有一部分人前往了缅甸。

这些年轻人怀揣着梦想,带着对革命事业的热情,踏出国门,来到异国他乡为革命奋战。随着缅共的失败,他们的事迹成为尘封的历史,这些知青也似乎逐渐被人们淡忘。

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?1939年8月15日,缅共正式成立,然而缅甸长期作为殖民地,有复杂的内外环境。即便在二战后,缅甸的革命形势也十分严峻,这使得缅共一直没能取得实际成果。

奈温政府上台后,缅共处境更加艰难,在缅甸政府军的打击下,缅共军事力量被严重摧毁,不少缅共武装被迫逃到中国。正是这个原因,缅共与中国西南边陲有了特殊的羁绊......

随着六七十年代,革命浪潮席卷世界,缅共再度兴盛。

当时,中国正处在特殊时期,全国搞起上山下乡运动。这一时期,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,切格瓦拉等世界革命英雄都受到国人的推崇,影响无数的青年。

正是在这个背景下,许多青年把眼光放到全世界,恰好缅甸是中国邻国,两国本就有紧密的联系,再加上缅共有不少人生活在中国境内,于是许多青年来到缅甸。

1968年,缅共在中缅边境设立东北军区,曾经作为中国抗日大动脉的滇缅公路,如今又热闹起来。大量的车队行驶在公路上,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知青参与到缅甸革命。

选择前往缅甸的知青主要来自云南,缅共在边境的活动,本就与云南一带上山下乡的活动重合,对于云南的知青们来说,对面的革命运动就发生在他们眼前。

因此,很多知青就认为:不如去缅甸闯荡一番,毕竟赶上了这个机会,可以搏一把。就这样,成千上万的知青来到缅甸,他们也想靠自己的努力,给眼前这个国家带来不一样的未来。

此前,受到政府军的打压,缅共在国内发展十分不顺,想要重新开始并不容易。幸好中国知青的到来给他们帮了大忙,在缅共的新兵营里,不仅有缅甸本地人,还有来自中国的知青。

由于人数众多,缅共还特意组成“知青旅”,这些来自国内的知青们,到了异国他乡才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不少中国人,大家都是有相同目标。

那个时候,国内许多知青都受过一定军事训练,来到缅甸后,他们平时除了常规的军事训练外,还要经常学习。对很多人来说,他们似乎并没有出国,只是简单换了一个地方。

可接下来,他们将迎来巨大挑战。缅共的复苏引起缅甸政府的不满,政府军为剿灭缅共,先后发动诸多战斗。

关键时刻,中国知青展现出惊人战斗力,他们每次战役都争着打头阵,完全不惧怕敌人的炮火,各个奋勇争先,给敌人带来沉重打击。

知青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强,但也难以改变大局,前后来到缅甸的知青大约有上万人。可缅共在国内依旧处于弱势,哪怕每次战斗知青们都打得十分英勇,缅共的发展依旧不顺。

知青们虽然有信念支撑,但他们绝大多数人毕竟都是第一次上战场,真实的战场还是给这些年轻人带来了巨大冲击。

由于部队在作战中损失惨重,不少知青都牺牲在战场上,缅共的主力部队也在战斗中越打越少,后来遭到政府军的伏击,幸好知青部队拼死相抗,挡住缅军的攻击,这才让主力部队艰难突围。

可经过这一番大战,部队的主力已经损失极大,很难再有什么作为,知青的部队更是严重减员,大部分牺牲在战场的知青连名字都没有留下,就这样永久长眠在异国他乡。

战斗中,有许多知青与部队失散,不少女知青更是流落他乡,很多人无法回国,为了生计只能得过且过的生活着。

有一些,在战斗结束后彻底崩溃,他们无法继续坚持,选择回国;当然,肯定还有一部分知青,一直继续留下战斗。

1970年底,中缅两国恢复邦交,奈温政府得到承认,此时回国的人也越来越多。数年后毛主席去世,中国逐渐减少对缅共的援助,派出去的军事顾问也逐渐撤了回来。

不过那些一直坚持留下战斗的知青,却有人逐渐成为缅军的重要成员——云南知青罗常保升任中央警卫旅政委,云南知青蒋志明升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,李自如升任中部军区司令员,车炬升任中部军区旅长。

从以上不难看出,当年那些满怀希望的热血知青,经历了数十年的历史大变故后,纷纷迎来了各自不同的结局。

不过他们无疑是不幸的——因为他们即便归来,很多人也基本已经错过知青返城,错过上大学的机会,错过了本该不一样的人生。

奈温政府知青缅军缅甸云南发布于:江西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